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轼对生活的句子,以及苏轼向往的生活诗句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One]、苏轼向往的生活诗句
苏轼关于生活从容的诗句 1.关于从容的诗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苏洵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李远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司空图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陈继儒
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陶渊明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家偈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仓,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3.举一例苏东坡的诗句来说明淡是人生中最深的滋味
定风波·三月七日(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回首往事,平淡从容方为真啊。
苏轼评价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比较高水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5.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苏轼的什么诗句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失恋时用吧~经典名句~)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哎~同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亲人分离时用吧~安慰安慰自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失意时的自我安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人用比较合适~)
苏轼的故事 〖One〗、针锋相对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Two〗、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Three〗、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Four〗、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Five〗、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Six〗、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Seven〗、一盏明灯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Eight〗、敷衍豪门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Nine〗、苏门书香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
[Two]、哪句诗能体现苏轼的人生态度
〖One〗、苏东坡是中国文化上的全才,是中国文化的珠穆朗玛。他的思想深受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这三种思想成为苏东坡生命中血液中的一部分,也让苏东坡在无数的挫折中懂得坚守,懂得放弃,懂得在逆境中重生,懂得在重重打击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在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下面简单列举几首诗词。
〖Two〗、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Three〗、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Four〗、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杜甫就有“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而苏东坡反其意,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Five〗、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Six〗、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Seven〗、功名利禄曾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但在苏东坡看来,却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以,“算来著甚干忙”。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快呢?“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可贵的是,苏东坡没有在烂醉如泥中消极对待生活,而是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高唱中,展现了豁达开朗,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和飘逸旷达的风采。
〖Eight〗、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Nine〗、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Ten〗、人生如梦,回首一切都是虚无。功名利禄如一枕黄粱,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隐居,是中国文人最后的精神家园。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苏轼对生活的句子和苏轼向往的生活诗句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